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

應有的席位



應有的席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美國第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是戲劇家尤金、奧尼爾,他生於戲劇世家,父親占姆士是一位家傳戶曉的演員,以飾演從大仲馬名著改編的《基度山恩仇錄》中主角馳名。他受歡迎的程度,等同今天香港所謂的「師奶殺手」。雖然《基度山恩仇錄》使占姆士名成利就,但他再也不能實現當一名莎劇演員的宏願,遺憾終生。那是大約十九、二十世紀相交的時候。

在二十世紀初的德國劇壇,因為沒有甚麼好的本土作品,於是莎士比亞大行其道。莎翁當然是跨文化、跨時代的大師,可是演得多也會變膩,顯得缺乏新意。於是,布萊希特應運而起,以其歷史性、史詩性和間離效果見稱的「史詩劇場」,不單為德國劇壇帶來勃勃生機,也成為了一代宗師。布氏的成就,不能單看他影響後世的風格,更應注意他社會性的題材,因為他認為劇場可以改變社會。

2012年戲劇年鑑出版了。際此劇壇製作大檢閱的時候,提出以上的一些典故給各位參考。讀者也不妨衡量一下本地作品的性質和類別,看誰能洗練人心、昇華人性?也看看那些劇本能針對時弊、參與社會?

如果有的話,戲劇在本港社會、藝文界值得應有的席位!


刋於國際評論家協會 2012戲劇年鑑序言